本文目录一览:
- 1、数学行程问题问题
- 2、求行程问题,初一的那个,谢谢
- 3、行程问题题型及解题方法大全
- 4、行程问题?
- 5、行程问题,奥数的
数学行程问题问题
一般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直线: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环形:甲的路程+乙的路程=环形周长。
在行程问题中,当甲乙两人相遇后分别返回各自出发点,且乙返回B点的时间等于甲从A点出发到相遇点再返回B点的时间时,可以得出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两倍,即y=2x。具体推理过程如下:设定变量:设甲的速度为x,乙的速度为y,总行程为S。甲乙两人相遇的时间为t1。
一:两岸型:这里S代表第一次相遇,S第二次相遇距离B地的距离。
行程问题主要涉及到速度、时间和位移之间的关系,其中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以下是关于行程问题的核心要点:速度、时间和位移的基本关系:速度= 位移/ 时间时间= 位移/ 速度利用速度和时间计算位移:在给定的时间内,可以根据速度计算出角色所走的位移。
接下来,我们来看另一个问题。姐弟俩同时从家里出发前往学校,姐姐的速度为每分钟90米,弟弟的速度为每分钟60米。姐姐走到学校门口发现没带眼镜,立刻返回家去取,途中在距离学校180米的地方遇到了弟弟。
求行程问题,初一的那个,谢谢
行程问题:从甲地到乙地,某人步行比乘公交车多用6小时,已知步行速度为每小时8千米,公交车的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则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初一行程问题解题技巧如下: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等于速度和与相遇时间的乘积,相遇时间等于相遇路程与速度和的商值,速度和等于相遇路程与相遇时间的商值。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初一数学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相遇问题 理解关系:相遇路程等于速度和与相遇时间的乘积。 应用公式: 相遇时间 = 相遇路程 ÷ 速度和 = 相遇路程 ÷ 相遇时间 注意方向:在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通常是朝相对的方向移动。
初一数学行程问题的解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相遇问题:核心公式:相遇路程 = 速度和 × 相遇时间。同时,相遇时间 = 相遇路程 ÷ 速度和,速度和 = 相遇路程 ÷ 相遇时间。解题策略:首先明确两物体的初始位置和速度,然后利用上述公式求解相遇时间、路程或速度和。
行程问题题型及解题方法大全
行程问题题型主要包括相遇、追及、火车过桥、流水行船、时钟、发车间隔、多人行程、走走停停、接送问题和环形跑道等,解题方法主要依赖于对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画图法、比例法和方程法的运用。题型概述 相遇问题:两个物体从两地出发,沿同一方向或相对方向运动,最终在某点相遇。
火车过杆 一列火车长度225米,以每秒15米的速度行驶,其整个通过旗杆所需时间可通过公式计算得出。解题关键在于理解火车过杆问题本质为求解路程,即火车长度,然后应用时间=路程÷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计算过程:225÷15=15(秒)因此,火车整个通过旗杆所需时间为15秒。
关键步骤:面对行程问题时,关键在于找到其余两个未知量(路程、速度、时间中任选两个),并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求解。设立方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如“路程中点”题型。核心类型:相遇问题:涉及两个或多个物体在某一时刻相遇的情况,关键在于理解时间相等的条件。
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与乙、丙相背而行。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38米,丙每分钟走36米。在途中,甲和乙相遇后3分钟和丙相遇。问: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AB两地相距30千米,甲乙丙三人同时从A到B,而且要求同时到达。
一般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直线: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环形:甲的路程+乙的路程=环形周长。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 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问题: 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过桥问题: 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行程问题?
1、行程问题七大经典问题是行程问题公交车问题:一般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路程行程问题公交车问题,路程÷时间=速度行程问题公交车问题,路程÷速度=时间。相遇问题:速度和x相遇时间=总路程行程问题公交车问题,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直线: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环形:甲的路程+乙的路程=环形周长。
2、匀速运动:如果是一个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行程问题公交车问题我们可以知道,速度与时间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路程(其实应该是位移)就是速度乘以时间,刚好就是矩形面积。
3、一:单岸型: 这里S代表第一次相遇,S第二次相遇距离A地的距离。
4、路程差÷速度差=时间。路程差÷时间=速度差。速度差*时间=路程差。环形上的相遇问题 例:甲、乙二人同时从起点出发,在环形跑道上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跑4米,乙的速度是每秒跑8米,甲跑___圈后,乙可超过甲一圈。分析:甲乙速度不变,由于时间一定,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例。
5、流水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因此行程问题中三个量(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在这里将要反复用到.此外,流水行船问题还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顺水速度=船速+水速;(1)逆水速度=船速-水速。(2)这里,船速是指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走过的路程。
6、行程问题中相遇次数与两个物体(或人)的速度、相遇的路程及相遇所用的时间有关。
行程问题,奥数的
小学奥数中的行程问题主要研究物体运动,涉及速度、时间、行程三要素,其基本公式为: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行程过程中的各种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位置路程:直接利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计算路程。相遇问题:直线行程:甲乙两人的路程和为总路程。
第二次相遇用了:3*40=120(分钟)因为共行了三个全程。先观察乙的走向。(如以下不懂请画线段图)。乙先从乙村到甲村,在从甲村行了2千米。用了120分钟。已知乙村到甲村有6千米。共行6+2=8(千米)。乙速为:120分钟=2千米 那么路程除以时间=8/2=4(千米/小时)。
则,因为甲第一次相遇行了90千米,所以\u5047设甲每个全程(即A、B两地之间的距离)都行90千米,观察上图可知,两人共行了三个全程,因此红色部分为90乘以3等于270千米,再加上绿色部分的50千米(较短的那一条绿色),等于两个全程:270+50=320,再除以2,求出一个全程:320除以2等于160(千米)。
解:速度和=60+40=100千米/小时 分两种情况,没有相遇 那么需要时间=(400-100)/100=3小时 已经相遇 那么需要时间=(400+100)/100=5小时 甲每小时行驶9千米,乙每小时行驶7千米。
简单行程:路程=速度×时间 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 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 牢牢把握住这三个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三种关系,就会发现解决行程问题还是有很多方法可循的。
由汽车和自行车的速度比为5:1可知,它们第一次相遇时,路程比也是5:1。第二段行程是这样的:汽车从相遇点出发,到B地,再从B地返回相遇点。而自行车第二段行了1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