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如何看待科技公司造车问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如何看待科技公司造车问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科技公司独立造车为何难以成功?
科技公司独立造车之所以难以成功,主要原因有:技术难题较多,包括车身结构、电池技术等;资金需求庞大,研发和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激烈,汽车行业门槛高;销售渠道建设困难,建立销售和服务网络需要时间和\u8d44\u6e90。
高通、黑莓宣布联手进军互联网汽车,为什么科技公司现在都纷纷选择造车?
谢邀
1.首先传统的汽车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100多年了,技术的发展让汽车行业的准入门槛越来越低,这也是毫无工业基础的我国国产汽车这几年能在汽车市场大放异彩的原因之一。 准入门槛低才有科技公司进入汽车行业的可能性。
福特汽车生产线
2.互联网产业这几年也呈现井喷之势。让互联网科技公司积累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和充足的资金。这就为制造互联网汽车提供了充分的技术和资金支持。物联网的发展也让汽车和互联网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性。
3.人工智能是下一个行业爆发的点。这几乎是所有科技公司共同认同的观点。智能产品、智能家居以后会替代我们现有的产品。互联网接入汽车会让我们的出行方式发生巨大的改变。汽车行业版图也可能会重新划分。汽车行业又是巨大的市场,科技公司凭借其技术优势和资本积累自然想分一杯羹。国内百度等互联网公司也早已开始了智能汽车的前期研发工作。
综上所述,科技公司造车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最近两年互联网领域掀起了一股“造车”热潮,从乐视到百度,再到谷歌和高通,甚至一些刚拿到投资的创业型企业,都开始造车。近日,黑莓和高通也宣布联手进军互联网汽车。那么,科技巨头为何痴迷“造车”呢?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度普及,AI也逐渐成熟起来,无人驾驶汽车已经由概念,逐渐变成行业趋势。对于丰田、宝马等汽车制造商而言,无人汽车是一个机遇。同样,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无人汽车是一个风口,这是很多科技巨头纷纷下海造车的原因所在。
从表面来看,诸如百度、谷歌和高通这样的科技巨头在无人汽车研发方面有先天的优势,事实并非如此。的确,无人汽车的重点不再是诸如发动机、变速箱等硬件技术的研发,而是基于汽车的智能化。众所周知,百度在AI领域有一定的积累,谷歌也在自动驾驶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优势,都是科技巨头“造车”的竞争力。尤其是自动驾驶技术最近两年已经相对成熟,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无人汽车的门槛。
客观地说,在无人驾驶技术方面,科技巨头们比丰田、宝马等传统汽车制造商有优势,但在汽车制造方面,科技巨头没有任何的积累。严格来说,无人驾驶汽车有两部分组成,车是硬件,无人驾驶技术是软件,高通和黑莓们的优势是软件领域。可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重要的问题,不会造车,无人驾驶就没有硬件平台去运行。与无人驾驶技术相比,造车的技术门槛更高,而且需要长时间的路试。既便是解决了造车的技术难题,量产对科技巨头们来说都是一个很严峻的挑战。
具体来说,造车不仅仅需要投入巨资建设生产线,还需要搭建一个庞大的供应链,解决汽车每个零件的生产问题,还需要一些专业的技术研发人员,而这显然是科技巨头们不具备的。所以,互联网造车运动,就是一个概念式的营销噱头。当然了,也不排除与传统汽车制造商合作的策略。未来,黑莓与高通如何造车,这值得期待,但困难也需要正视。
在传统汽车人眼里,互联网造车者像是一批突然闯入的「野蛮人」。他们拿着炫酷的、黑科技的、充满不可思议元素的概念车照片做成的 PPT,吸引足了群众的眼球。
但不可否认的是,新能源、无人驾驶、智能交互等必然是未来汽车的演化方向。问题是:这么多玩家到底,谁认真了呢?
距离2014年夏天,马云与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初次见面,签署互联网汽车合作协议已经3年。这三年里,两家巨头合作的产物——汽车互联网公司“斑马”,一直过份低调地存在着。
马云在2016云栖大会上发表了“五新”演讲,谈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其中在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中都谈到了“大数据”,他把大数据定义为一种越用越值钱的“新能源”。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u829d\u9ebb\u4fe1\u7528在分期购物、\u8d37\u6b3e等方面的运用,个人信用大数据开始关系到生活得方方面面,信用积分越高所享受的服务等级越高,\u8d37\u6b3e的利率更低。
除了零售、金融方面的应用外,在互联网汽车上,大数据也开始发挥作用,也是“越用越值钱”。
云栖大会期间,首台量产互联网汽车——上汽荣威RX5进行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汽车拉力赛,这比赛与传统的汽车拉力赛不同之处在于,比拼的不单是驾驶技术、驾驶速度,而是吃货的战争、Mr.神秘、时空拍摄、节油挑战、双盲导航五大方面。
那台搭载着斑马系统的荣威RX5,上市3个月订单突破10万,成了名副其实的爆款车、网红车,令所有人始料未及。
从云栖小镇到陕西安康的拉力赛的9辆荣威RX5互联网汽车,连续跑42小时产生了4T的大数据,相当于150部超清电影。
而这些数据包含了路况信息,车辆状况,交互数据等,可为路政部门、汽车导航地图、市政建设等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还能帮助互联网汽车不断迭代、进化,让互联网汽车越来越智能。
而这也是互联网公司造车的重要原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看待科技公司造车问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如何看待科技公司造车问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