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求初一奥数题及其解答过程
- 2、小学奥数题,路程问题的。希望各位能帮忙解答一下啊,要详细解答过程...
- 3、一奥数难题,求过程及详解
- 4、一道高难度小学奥数题
- 5、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
- 6、一道初一的奥数题,需要列方程,最好是一元一次的
求初一奥数题及其解答过程
1、司机每天按规定开车从工厂到家里接厂长。一天工厂提前1小时出门,沿路步行前进,而司机晚出发4分钟,途中接到厂长,结果比平时早了8分钟到达。那么汽车的速度是厂长步行速度的几倍?某班上体育课时大家排成一行,先从左至右123123...报数,再从右至左12..报数。
2、在探讨数学的奇妙之处时,一道难度适中的初一奥数题总是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以下两道题涉及复杂的折叠操作和数字分配问题,挑战着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第一题描述了一条纸带的折叠过程,它被均分为a^b个单元格,进行b次折纸操作。
3、设∠ABC=2a,∠ACE=2b,∠D=x,那么画图你能看出来,∠A+2a=2b,∠D+a=b,所以∠D等于∠A的一半。同样的方法可以证得An=A/2^n。所以A5=3°。想象不来图什么样。想象不来图什么样。B+C/2=P+A/2,D+A/2=P+C/2,两式相加可得P=(B+D)/2。想象不来图什么样。
4、C水果的销售额为150元。甲种搭配每组2*2+4*2=8元;乙种搭配每组3*2+8*2+1*10=26元;丙种搭配每组2*2+6*2+1*10=22元。
小学奥数题,路程问题的。希望各位能帮忙解答一下啊,要详细解答过程...
后面过来的车,与人,是追击问题 车与人每分钟速度差为1/6 迎面过来的车,与人,是相遇问题 车与人每分钟速度和为1/4 根据和差公式,车每分钟行:(1/6+1/4)÷2=5/24 发车间隔:1÷5/24=8分钟 因为王成是否在走,他在相同时间内遇见的公共汽车的辆数都一样。
x-10t-15=0 解得x=50千米/时 没那么复杂需要理解一点:预定的时间内,加速多走的路程和减速少走的路程是一样的(加减都是10千米每小时)所以,(原\u8ba1\u5212速度+10)×1=(原\u8ba1\u5212速度-10)×5得到原\u8ba1\u5212速度=50千米每小时设\u8ba1\u5212用时x小时,则快用时(x-1)小时,慢用(x+5)时。
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设步行速度是1份,那么骑车速度为4份.那么有:x+(2+x)/4=2 =x=6/5千米 如果不想列方程,那么可以这样分析。
一般情况下行程、工程题都用方程。根据题目可得关系式:甲时=乙时+1-3,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解:设乙车的时间为x小时,则甲车真正走了(x+1-3)小时。
一奥数难题,求过程及详解
那么,在车与人迎面相遇时,可以看作人和车在单位“1”的距离内的相遇问题,就是车与人的速度和是每分钟1/4。同样,在车从后面追上人时,可以看作车和人的追击问题,车与人的速度差是每分钟1/12。由此得出,车的速度是(1/4+1/12)/2=1/6每分钟。所以发车时间的间隔是1/(1/6)=6分钟。希望能够帮到你。
同向跑时,16分钟/4分钟=4,也就是说,在16分钟里,两人累加跑完了4圈的路程。其中甲刚好比乙多跑一圈,即早跑了5圈,乙跑了5圈。所以甲跑一圈需要用16/5=4分钟。
现在是第1题的分析与解:如果把四人的分数按照从高到低来排排座,小华坐第一把交椅,小光坐最后一把椅子,小明和小强中间坐。
又因为小光分数最低,小华得分最高,所以xx+6,xy-8,yy-8,yx+6,yx 综合下来为yx+8 所以x+y2y-8 2y-8161 y85 所以小华最少得85分。
钱的总数是完全平方数 由于大羊只数为奇数,所以完全平方数的十位是奇数。
一道高难度小学奥数题
乙、丙两桶哪桶水多?5 学校数学竞赛出了A车接人奥数问题,B,C三道题,至少做对一道的有25人,其中做对A题的有10人,做对B题的有13人,做对C题的有15人。如果二道题都做对的只有1人,那么只做对两道题和只做对一道题的各有多少人?60. 学校举行棋类比赛,设象棋、围棋和军棋三项,每人最多参加两项。
挑战高难度题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这里有一道五年级奥数题,供车接人奥数问题你参考。题目如下:已知一个正整数n,满足以下条件:(1) n的各位数字之和为20车接人奥数问题;(2) n除以7的余数为3;(3) n除以11的余数为5。
首先我们要知道,甲乙从最开始从两村出发一直到最后两个人第二次相遇,一共是走了3个全程的距离(\u5047设东西两村的距离为1个全程)第一次相遇后,甲离西村还有900米,也就是说此时乙走了900米。而此时两个人一共是走了1个全程。那么可以知道,每当两个人走完一个全程,乙会走900米。
(601+Δ) ×9=7209 (2)3-2Δ=7Δ-6 (3)6Δ+10=11Δ 父亲今年32岁,儿子今年5岁,几年后,父亲的年龄正好是儿子的年龄的4倍。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类型归纳及解题技巧总结
1、直线行程:甲乙两人的路程和为总路程。环形行程:甲乙两人的路程和为环形周长。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2。水速:÷2。
2、根据两人的起始位置(同地,异地),行走方向(反向,同向),总结环形相遇追及的规律:同地,反向:n次相遇,路程和为n圈。异地,反向:n次相遇,路程和为AB距离+(n-1)圈。同地,同向:n次追及,路程差为n圈。异地,同向:n次追及,路程差为AB距离+(n-1)圈。
3、数量关系涉及公式:路程 ÷ 速度和 = 相遇时间;路程 ÷ 相遇时间 = 速度和;速度和 × 相遇时间 = 路程。处理相遇问题需注意公式使用时机与状态;行程问题中时间是时间段而非时间点;相遇问题与速度和密切相关。
一道初一的奥数题,需要列方程,最好是一元一次的
1、先设有X树 则根据第一个班和第二个班所得相等可得100+0.1(x-100)=200+0.1(x-300-0.1(x-100) 解得x=8100 令有n个班,则最后得到的为100n=900 (每个班有900树)则n=9 所以有8100树 和 9个班 嘿,怎么又是你额,刚才帮你解决了一个问题的也是我,有缘啊。
2、又A水果的销售额为116元,每千克2元,卖出A水果为116/2=58Kg。
3、解: 这个题在小学是一道奥数题,在初中是一道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
4、这类题相当于知道两者的速度的追赶问题。首先弄清楚时针上有60个小格,每格度数为6°。列方程的思路是:角度相等(相当于路程相等),秒针速度为6°/秒,分针速度为1/10度/秒,时针速度为1/600度/秒,以第一题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