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两车相遇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在解决两地相遇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根据题目描述,当两车第一次相遇时,它们共同行驶了一个行程,即AB的长度。而当两车第二次相遇时,它们则共同行驶了三个行程,即3AB的长度。特别地,当两车第二次相遇时,甲车行驶了270千米,再加上额外的50千米,正好是两个AB的长度。
2、解决技巧:解答这类问题,要弄清题意,按照题意画出线段图,分析各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解答方法。相遇问题除了要弄清路程,速度与相遇时间外,在审题时还要注意一些重要的问题:是否是同时出发,如果题目中有谁先出发,就把先行的路程去掉,找到同时行的路程。
3、两车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依赖于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基本关系式。求路程:如果知道两辆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就可以通过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这一公式来求解。例如,甲车速度为60公里/小时,乙车速度为40公里/小时,它们相遇用了2小时,那么它们共同行驶的总路程就是(60+40)×2=200公里。
4、解这类问题需要考虑两车行驶路程的差和相遇时间。甲车速度:60千米/小时乙车速度:58千米/小时相遇地点距离中点:6千米两车行驶路程差:6×2=12千米相遇时间:12÷(60-58)=6小时相遇路程:(60+58)×6=708千米所以,两地之间距离是708千米。
5、本题主要考查路程相遇问题。时间=路程÷速度,两车速度和是每小时63+57=120千米,甲地到乙地的公路长96千米,所以经过96÷120=0.8小时相遇。两个物体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在途中相遇,这类题型就把它称为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是研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数量之间的关系。
应用题相遇问题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中途相遇,相遇时
而当两车第二次相遇时,它们则共同行驶了三个行程,即3AB的长度。特别地,当两车第二次相遇时,甲车行驶了270千米,再加上额外的50千米,正好是两个AB的长度。由此,我们可以推算出AB的长度,即两地相距的距离。具体计算过程如下:两地相距的距离等于(90×3+50)÷2=160千米。接着,我们考虑时间因素。
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从甲、乙两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6小时相遇,相遇后快车继续行驶3小时后到达乙站。
解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两个人一共跑400米,因此速度和为400÷40=10(米/秒),乙速度为10-6=4(米/秒),即乙每秒跑4米。评注:环形跑道上的相遇问题要注意一定时间内两人行进路程的总和是多少。
奥林匹克的题,可以了吧相遇问题 41 甲车每时行 40千米,乙车每时行 60千米,甲车从 A地、乙车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两车相遇后5时,甲车到达B地,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2 A,B两村相距 2800米,小明从 A村步行出发 5分后,小军骑车从B村出发,又经过10分两人相遇。
《行测》书中说:“两次相遇问题核心公式:单岸型S=(3S+S)/2;两岸...
一:单岸型: 这里S代表第一次相遇,S第二次相遇距离A地的距离。
两次相遇公式:单岸型 S=(3S1+S2)/2 两岸型 S=3S1-S2 例题:两艘渡轮在同一时刻垂直驶离 H 河的甲、乙两岸相向而行,一艘从甲岸驶向乙 岸,另一艘从乙岸开往甲岸,它们在距离较近的甲岸 720 米处相遇。到达预定地点后, 每艘船都要停留 10 分钟,以便让乘客上船下船,然后返航。
单岸型相遇公式:S=(3S+S)/2,这里S代表第一次相遇,S第二次相遇距离A地的距离。如果是两岸型,公式为S=3S-S,这里S代表第一次相遇,S第二次相遇距离B地的距离。相遇问题是指两个物体从两地同时出发,面对面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个物体必然会在途中相遇。
两次相遇的公式:单岸型S=(3S1 S2)/2跨岸型S=3S1-S2。例:同时,两艘渡船垂直离开H河的A、B两岸,相向而行。一艘渡船从A岸驶向B岸,另一艘渡船从B岸驶向A岸。他们在距离岸边720米的地方相遇。到达预定地点后,每艘船都要停留10分钟,以便乘客上下船,然后返回。两船在距离第二岸400米处再次相遇。
在探讨两次相遇的公式时,我们首先要明确相遇的类型:单岸型或两岸型。对于单岸型相遇,其计算公式为S=(3S1+S2)/2,其中S代表总距离,S1和S2分别是两次相遇点之间的距离。这一公式适用于一方从起点出发,另一方从终点出发,在中间某点第一次相遇后,再次相遇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