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新能源车普及问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新能源车普及问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电动轿车崛起中国电量够用吗?
我国乘用车保有量约为2亿台,\u5047设都以3.3kw的最低充电功率充电,峰值用电量是6.6亿千瓦时。我国2019年总发电量装机容量约为20亿千瓦时,除电动车外的用电量约是7万亿千瓦时,粗略计算发电功率约需要8亿千瓦时。所以即使乘用车全部换成电动车,社会全体需要的发电功率约为6.6+8=14.6亿千瓦时,小于发电装机容量的20亿千瓦时,理论上不会造成电力不足。
然而发电厂不可能24小时不停机,电力运输也有损耗,再生能源发电量也不稳定,实际上也有可能会造成电力不足的问题。
为什么太阳能汽车不能普及?
太阳能汽车没有量产车谈何普及?
电动汽车只依靠太阳能发动机是不现实的,因为充电效率非常之低。要知道走在科技前沿的航天领域,卫星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其光电转化效率也仅仅有最高24%,普通的民用及硅晶太阳能板转化率能接近20%就算高端产品了。
电动汽车普及?
普及只是时间问题,但五到十年内很难
急需解决以下问题:
1、充电难
这就需要明确先后顺序的问题,到底是先把充电桩覆盖,还是等电动汽车达到一定的保有量后再根据刚需增设充电桩;
早在十年前的\u653f\u5e9c规划中就把充电桩的覆盖范围及数量作为年度\u8ba1\u5212,却始终没有全力推进,只在一线城市增加;三四线以下动作很小。
商人无利不起早,还需要\u653f\u5e9c的宏观调控,加大充电桩的普及。
充电模式有待提出突破性的发展,一直讨论多年的换电方式只在部分车企实现,乘用车的保有量及电池标准箱未定,影响其发展。
2、构成成本偏高
相对于5年前购买电动汽车动辄几十万已经下降了很多,并且每年都在下降;随着补贴的退坡,高性价比的电动汽车才是生存的王道;
目前关键零部件的成本已经接近同级别传统车的成本;电池、电机、电控的已经出现行业领军者,接下来的五年会夹具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成本的竞争。
3 缺乏头狼
近些年众多资本转投新能源,掀起了新能源造成的狂潮,产品品质参差不齐;上百家的造车新势力,19年真正交付有量的也不过5家;传统汽车除了比亚迪,其它还未形成强大的号召力。特斯拉的国产化一定会推动车企的加速布局;希望这些大企业能出现特斯拉一样的品牌影响力,让普通大众不再害怕电动汽车。
传统车企:比亚迪已坚持多年,快到收货的时间;长城已与宝马合资发力电动汽车,吉利与奔驰也加速推进新能源的发展;
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威马、合众19年交付量破万,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中国已具备新能源汽车的上下游产业链优势,电动汽车的普及不仅会在国内实现,中国车企也将会成为世界新能源行业的巨头。
电动汽车会普及吗?目前都有哪些缺点呢?
电动汽车不是感觉像未来的趋势,而是事实就是如此,只是现阶段技术和基建还不能支持全面普及。
石油总有消耗完的一天,储备量日益减少,石油已经成为战争的唯一原因。国内的石油消耗70%依赖进口,在这一领域中国是被国际形势遏制咽喉的,想要通过和平或者技术手段改善这一形势,唯一的方式就是寻找替代能源。
在现有能源里能既不影响民生稳定又能持续再生,甚至后期可以做到绝对无污染的,以目前的能源技术来看只有电能。
国内的电力结构70%依靠火电,剩余的30%有风电、水电、光伏、地热、核电等全新能源,在环保的大趋势下火电和新能源的比例开始逐渐倾斜。火电也加入了去粉尘脱硫脱硝蒸汽轮机,环保已经可以控制到远远低于燃油汽车的低水平,从这点来看普及电动汽车也是大势所趋。
所以电动汽车的普及,无论从石油储备、国际形势、以及能源技术的进步来看,都是必然的。
回到电动汽车,目前的缺点主要是动力电池成本过高,以及充电桩建设力度不够大。能量密度已经达到技术瓶颈,现阶段只能依靠打破垄断提高装机容量提升续航,这个缺点可以通过市场竞争在短时间内实现。
充电桩普及力度不够大,则需要后市场出现领军企业开发这片蓝海,但打开这个市场打开的前提是第一点电池成本回落,整车价格降低车辆普及率铺开才能保证后市场有足够的客源。
这一切会在3~5年内实现,在这之前纯电动汽车还很难成为主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新能源车普及问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新能源车普及问题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